我院召开“强化案例式教学 增强中共党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专题集体备课研讨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8-27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徐校长相关指示精神、切实增强中共党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吸引力、深入推进中共党史课程教学改革,8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毕昇楼212召开“强化案例式教学 增强中共党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专题集体备课研讨会。我校督导组组长焦子国教授应邀参会指导,我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院长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以“强化案例式教学,增强中共党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为核心主题,聚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案例教学创新两大关键议题,凝聚全院智慧为党史课程提质增效谋思路、定方向。

专题集体备课研讨会上,《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方雯老师和《中共党史与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组负责人刘丽晓老师在作重点发言时提出,《中共党史》课程教学要跳出“面面俱到”的惯性思维而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为教学主线来重构教学体系,着力构建“核心内容+拓展内容”的分层教学体系,并向全院教师分享了中共党史党建常用数据库、中国共产党人物故事等资料资源。随后,全院教师逐个发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建言献策。

焦子国教授指出,《中共党史》课程要善用“讲故事”方式增强教学吸引力;用“讲故事”方式增强教学吸引力,就要弄清楚搞明白“为什么讲故事”“讲什么故事”“怎样讲故事”“讲故事奥达到什么目的”等一系列问题。焦子国教授强调,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历史细节与时代价值的结合,避免只讲“故事”不讲“道理”;要注重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结合,让学生看到个体在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

我院院长指出,我院历来强调要高度重视问题导入式、案例式教学,自上个学期开始就要求全体教师每月25日在学院群中分享一个教学案例以共建共享思政课建设;增强《中共党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吸引力,必须做到“抓重点”“讲故事”“搞研究”,而故事案例式教学是打破《中共党史》课“照本宣科”困境的关键方法,是破解《中共党史》课“理论枯燥、距离感强”难题的有效手段;案例式教学要义在于通过“选好案例、讲活故事、互动探究”,通过选取典型、生动的历史案例,将党史从“静态史料”转化为“动态体验”,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故事,既传递历史知识,又激发情感共鸣;既能深化学生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又能显著提升课堂吸引力;案例式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从“听故事”变为“懂逻辑”、从“知历史”变为“明方向”,最终让党史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吸引力的“思政金课”;案例式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让党史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可感知的故事”,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变成“主动探究的课题”,最终实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标。我院院长强调,选取案例需要把握典型性、贴近性、冲突性、趣味性以及兼顾“深度”与“温度”等五大原则,要善于抓关键节点案例、挖微观人物案例、选地域特色案例;课堂实施案例教学要采用案例悬念导入、分组解构研讨、升华情感共鸣的“三步互动法”,要特别注重“互动”与“升华”,引导学生从故事案例上升到理论认知,避免“单向灌输”,避免只讲故事不提炼规律,避免不概括升华故事蕴含的有利于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人生道理与哲理;教研室及其全体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起来、筛选重点内容、精选故事案例、重组教案课件、坚决贯彻落实,为切实增强中共党史课程以及其他所有思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吸引力而努力奋斗!

会议就中共党史课程以及其他各门思政课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计划、方案、内容、时限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